当前位置: 首页 / 县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祥云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 祥云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5日
  • 来源:原创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2016年1月31日在祥云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县长 黑尚锋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祥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一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州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各项措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稳增长,全力推改革,着力惠民生,各项事业取得较好成效。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推进迅速,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财富工业园区聚集效应进一步凸显,入驻企业达69家,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工业经济增速回升趋稳。流转土地1.58万亩,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庄园经济,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消费带动,旅游、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县城新区不断拓展,园林绿化和综合管理不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宜居水平得到提升。改革全面深化,扶贫开发、民生建设持续加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保持了全县和谐稳定。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口径调整后增长目标的10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2%,完成调整预算的102.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7.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受州下达的目标任务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完成计划的9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完成计划的95.7%。县人民政府承诺的10项惠民工程基本完成。

回顾“十二五”,我们走过的道路极不平凡。五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州县系列重要会议精神,按照祥云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立足生态、兴修水利、做强产业、经营城市、突出科教、和谐发展”的思路,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克服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和经济下行等不利影响,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生产总值达115.77亿元,年均递增12.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7:53:20调整为27:38: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7.63亿元,年均递增1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27.65亿元,年均递增19.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62.96亿元,年均递增30.8%,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9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54亿元,年均递增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281元,年均递增1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906元,年均递增17.4%。

(一)致力于抓产业、促发展,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巩固壮大了烤烟、蚕桑、畜禽、蔬菜、特色林果五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了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77.73亿元,年均递增16.5%,被列为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粮食总产达20.72万吨,年均递增7.2%。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777个,蛋鸡存栏量位居全省第二,畜牧业产值达24.38亿元,年均递增14%。累计流转土地10.35万亩,建成省级农业庄园2个、州级农业庄园5个,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88家,“赢龙”牌蚕丝被等5个产品被认定为云南名牌农产品,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3亿元。

新型工业化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基地,扶持特色产业,培植壮大了矿冶、化工、能源、装备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完成了工业大道、公共服务中心等建设,建成标准厂房18.97万平方米,财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推行工业项目“腾笼换鸟”,关闭取缔高污染高能耗项目7个。飞龙公司30万吨浸出渣无害化处理、中天公司年产1万吨精锑等54个项目建成投产,银龙公司8000绪自动缫丝生产线迁建、龙盘公司50万吨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等15个项目有序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关闭9万吨/年及以下矿井19对,大箐海煤矿一号井建设、长永煤矿扩建等3个项目稳步推进。工业总产值达123.71亿元,年均递增14.5%。

现代服务业方兴日盛。完成了寺抱塔回廊恢复和五祖道场一期、二期建设,水目山景区被评定为4A级景区。云南驿旅游古镇开发稳步推进,青海湖水库被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乡村旅游发展初具规模。累计接待游客46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50.08亿元。仓储转运、快递物流网络不断健全,辐射周边作用日益凸显。“南菜北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发展“两社一会”657个。累计开发商品房120万平方米,销售83万平方米。城乡消费持续增长,通讯业发展迅猛,电子商务、中介评估、教育培训日益活跃。引进设立了富滇银行支行和渝农商村镇银行,新增民间新型金融类机构5家。各项存款余额达129.86亿元、贷款余额达91.99亿元。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累计达4.75亿美元。

(二)致力于抓项目、夯基础,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农田水利基础不断夯实。投入资金19.47亿元,建成中型水库1座、小㈠型水库1座,除险加固中型水库1座、小㈠型水库10座、小㈡型水库137座,治理河道70.32公里,新增有效蓄水能力1136.46万立方米。完成了中国烟草云南祥云大型水源工程建设,实施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清水河水库建设和青海湖二期工程稳步推进,启动了滇中引水磨盘山隧洞建设。实施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地16.43万亩,新增耕地2380亩。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

交通能源建设不断加强。祥姚公路建成通车,320国道提级改造、广大铁路扩能改造祥云段等重点工程取得实质进展,完成了红象公路、普鹿公路等通乡油路建设和701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工程,通行政村硬化率达96%;建成乡镇客运站3个。野猫山、白鹤厂风电场建成发电,杨家房等风力发电项目顺利推进。中缅油气管道祥云段全线贯通,天然气支线建设及综合利用项目有序推进。完成了煤矿电力双回路建设,实施了农网改造升级和220千伏祥云输变电三期、110千伏飞龙输变电等7个项目,鹿鸣、下庄变电站建成投入运行。

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民健身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建成投入使用,中医院门诊医技住院楼及乡镇卫生院综合楼等38个项目相继建成。完成祥云一中新校区建设,特殊教育学校、银冠希望小学、星睿幼儿园和4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成招生。县医院老年医学关爱中心(Ⅰ期)、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方通饮食影视文化娱乐城等项目进展顺利。

招商引资成效不断显现。制定出台了工业招商引资若干政策规定和实施“飞地经济”模式办法,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积极参加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开展了有针对性地对接洽谈,推行以商招商,引进了天峰山风力发电、金叶物流等253个项目落户祥云,州外到位资金累计达273.8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9.47倍。

(三)致力于抓统筹、优生态,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规划体系更趋健全。完成了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规划编制。实施了县城新区、财富路片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控规覆盖率达93%;编制了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和排水专项规划。实施了乡镇总体规划及132个行政村、808个自然村村庄规划编制,完成了8个乡镇第二轮集镇总体规划修编。

城市建设展现新貌。九鼎路东延段、龙凤街等15条市政道路及配套管网相继建成,财富路南、北延段建设有序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了秀溪小区开发,山地城镇建设积极推进,社会服务中心区建设和财富路东片区、宏发街东延段片区开发初见成效,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0.1平方公里。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开发,佳和广场、飞龙新天地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初具规模。深入推进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实施了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2.6%。加大老城保护和县城综合管理力度,城市整体形象明显提升,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启动了“智慧城市”一期建设。撤县设市申报已由民政部转报国务院待批。

美丽乡村异彩纷呈。实施了云南驿、下庄中心集镇和9个中心村、13个示范村建设,3个乡镇自来水厂建成投入使用。城镇化率达44.96%。实施了43个新农村省级重点村建设和338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波罗村、水涨地等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实施“点亮乡村”工程,安装路灯9942盏。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18个行政村、20个新农村扶贫开发及19个贫困自然村、82个省级重点村整村推进项目,实施了下庄镇整乡推进和6个村革命老区建设项目。完成了沐滂、小庄子等村107户易地扶贫搬迁,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大仓、白马寺集中安置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祥城、米甸、沙龙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41个村被命名为州级生态文明村。实施了象鼻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和小官村水库库尾湿地建设,开展了非法冶炼项目排查整治。禾甸、云南驿等乡镇“一水两污”项目有序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三清洁”活动成效显著,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实施森林管护258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1.5万亩,义务植树475万株,森林覆盖率达60.24%。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完成州下达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被列为国家100个循环经济试点县和全省10个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县之一。

(四)致力于抓民生、构和谐,社会事业蒸蒸日上

民生福祉泽沁民心。转移输出劳动力3.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89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3.82万人,“五险”参保36.84万人,新农合参合率99%。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3.62亿元,救助“三丧失”特困户1200户2026人。农资综合补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实施。妥善解决了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历史遗留问题。完成了绣球山生态公墓和县中心敬老院、社会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及下庄、云南驿镇中心敬老院建设。“11·28”地震恢复重建全面完成。启动了200户棚户区改造,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370户,建成保障性住房16.1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2704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25个,建成爱心水窖8500件。民生支出累计达83.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52%。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实施科技示范项目358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35%。“两基”成果不断巩固,发展民办幼儿园112所,实施了校安工程等项目,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高考一本上线率和600分以上人数连续5年位居全州前列,祥云四中晋升为全省唯一位于乡镇的省一级二等高级中学。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模式在全国推广,县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防控。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完成全民健身基础设施项目127个。编著了祥云文化系列丛书,续修了县志。实施了云南驿古建筑群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大波那古墓群被列为2014年度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大力实施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连续七届被表彰为全省双拥模范县。完成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社会环境安定有序。“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工作全面完成,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积极推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大接访大下访、集中联合接访和网上信访工作扎实开展。建立完善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入开展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更加完善,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保障水平日益提升。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处置能力不断提高。深入推进平安祥云建设,严厉打击了邪教组织,完成了基层警务资源整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被命名为省级先进平安县。

(五)致力于抓改革、重服务,发展环境日趋优化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事项,“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铺开。“营改增”工作不断深化,财政预决算全面公开。创新投融资体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到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5.82亿元,有效化解了地方存量债务。完成了水价改革,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加快供销综合改革,有效盘活了社有资产。“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和“三权三证”抵押贷款扎实开展,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全面推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实施。殡葬制度改革积极推行。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5件和政协委员提案865件。开展重大决策听证65项,公示重要事项3469项,通报重点工作10366项,公开政务信息2.32万条。完成了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承接上级下放审批事项124项,精简230项。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风进一步转变。审计监督、行政监察深入推进,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共查处政纪案件50件。

国防动员、防震减灾、民族宗教、人事编制、档案保密、外事侨务、人防气象等工作不断加强,积极支持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成绩的取得,是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共克时艰的结果,凝聚着在座各位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劳动的全县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联、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援祥云建设的驻祥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省州驻祥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祥云发展的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解放思想,以开阔的视野勾画发展蓝图。要勇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摆脱束缚,以高远的视野定位发展,把祥云放在国家和省州的重大战略部署中进行谋划,以科学的预见性规划祥云、建设祥云。必须敢于担当,以善作善成的决心推动发展。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敢闯敢试的劲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和产业培植战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执政为民,以民生改善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要以民为本,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谋事创业的根本动力,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政府工作始终,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必须风清气正,以作风转变营造社会良好氛围。要坚持以正风肃纪为抓手,加快制度体系建设,不断筑牢拒腐防变屏障,用干净的双手谱写祥云辉煌的篇章。

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慢,一产不强、二产不优、三产滞后,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二是发展基础薄弱,自然灾害多发,干旱缺水依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项目审批难、落地难、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三是加快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矛盾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四是财政持续增收困难,刚性支出不断增长,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大。五是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压力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仍需加强。六是少数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创新能力不强,担当意识不足。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以对人民和历史负责的态度,在“十三五”时期着力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祥云全力推动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综合分析,虽然祥云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但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和脱贫攻坚,省州加快推进昆瑞对外开放经济带、“1+6”滇西中心城市和“五网”建设等机遇,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以战略的眼光、统筹的思维和实干的精神,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和开创祥云更加美好的未来!

根据省州党委、政府系列会议和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写了《祥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勾画了发展蓝图,提出了发展重点和工作任务。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实现撤县设市为统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州发展战略,按照互补、特色、错位的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建设实力祥云、和谐祥云、魅力祥云、美丽祥云、幸福祥云,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递增6%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2%以上。

“十三五”时期我们的工作重点是:

(一)坚持基础带动,筑牢持续发展根基

夯实农田水利基础。实施好亿方增蓄水计划,全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整的水利保障体系。完成青海湖二期工程、清水河水库及灌区配套管网建设,新建小仓、万花溪、米甸金旦中型水库和下庄金旦、磨刀箐小㈠型水库,扩建许长等7座小㈠型水库,实施129座小㈡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3座中型水库、10座小㈠型水库清淤扩容,加强山区“五小”水利建设和维护修缮。实施好滇中引水工程二级配水项目,抓好水源工程与灌排渠系及河道连通工程、重点中小河流及农村河道治理。实施土地整治项目28个,改造中低产田地12万亩。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互连互通的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形成公铁航联运、内畅外通的综合交通网络。配合做好320国道提级改造、广大铁路扩能改造、楚大高速公路复线、宾川至南涧高速公路祥云段建设。做好县内路网、重点集镇与大理至临沧、宾川至南涧等高速公路连通的路网规划及建设工作,实施广大铁路祥云站至祥云南站连接线、财富工业园区铁路专线和米甸三家至宾川海稍公路、县城至楚大高速公路复线收费站连接线及楚大高速公路祥云机场立交桥、收费站改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建制村通硬化路工程建设,争取实施通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不断提升县乡公路等级。完成县城南、北客运站搬迁建设,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实现建制村开通客运班车。抢抓全省推进通用机场和广覆盖航空网建设机遇,积极争取通用机场建设。

提升能源保障水平。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和110千伏前所输变电工程、35千伏自羌朗变电站增容改造等5个项目,增强电力保障能力。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采,力争到2020年煤炭年产量达20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施好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项目。积极推进天然气综合利用,加大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财富工业园区和县城及周边民居供气。

拓展信息网络空间。加强以互联网宽带、无线网络、数字电视网络为重点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提升家庭光纤及宽带接入率。加快“无线祥云”建设,实施移动通信网络升级工程。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广电数字化和高清互动改造,实施“智慧祥云”建设。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完成祥云四中改扩建和5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新建部分行政村公办幼儿园。夯实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基础,建成县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推进县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县儿童医院、传染病防治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县医院老年医学关爱中心建设和县疾控中心整体搬迁。

(二)坚持产业强县,全力推动跨越发展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壮大工业经济实力,筑牢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完善财富工业园区100平方公里规划,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雨污分离和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标准厂房7.5万平方米。积极推行工业项目“腾笼换鸟”,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制品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轻工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积极引进生物芯片、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绿色农产品,做精做强烤烟、核桃、蚕桑、蔬菜、特色水果、花卉和畜牧等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食用菌培育和林下养殖等产业。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家庭农场、农业庄园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力争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递增12%以上。

培育壮大第三产业。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培育发展商贸物流业,巩固提升旅游、金融、信息等服务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轻工制品等专业批发市场,推进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繁荣发展商贸流通业。实施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打造滇西重要物资集散地、物流中心。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带动建材、装饰、家居等产业蓬勃发展。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产业,鼓励发展数字视听、3D打印,打造信息产业园。优化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加快水目山、云南驿旅游古镇等景区和青海湖休闲度假片区开发,实现与周边县市互补发展。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娱乐、体育、会展、中介等新业态。

(三)坚持城市主导,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紧抓“1+6”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机遇,推动大理祥云宾川城市核心圈构建,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把祥云建设成为滇西中心城市副中心和生态园林工业城市。加快祥城沙龙一体化进程,形成以老城为中心、财富路为轴线、东南片区西北片区为两翼的城市空间布局。实施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生态廊道建设规划编制,实现县城和建制镇控制性规划全覆盖,完成50个省级自然村示范村规划编制。健全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规划示范引领作用。

加快魅力城市建设。坚持经营城市理念,广泛利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开发建设,打造一批城市综合体。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培育壮大非农产业,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实施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加大古城保护、城中村改造和新区开发力度,形成独具祥云元素的城市色彩、建筑风貌,打造祥云城市地标。加快和谐大道东段、财富路和青海湖片区开发,力争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3.5平方公里。深入开展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建设一批主题公园、休闲广场、景观绿化大道,力争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和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成财富路南、北延段等市政道路建设,建成龙凤街与祥临路交叉口立交桥;改造县城一、二水厂及供水管网,完成县城三水厂建设,新建县城四水厂。加强城市综合管理,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加大申报协调力度,实现撤县设市目标。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坚持以城带乡、城镇联动,加快城镇化步伐,打造集民族、产业特色为一体的特色集镇,力争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实施云南驿镇和下庄镇中心集镇建设。加强农村交通路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体等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抓实新农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加快空心村整治,推进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构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田园型乡村风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四)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持续发展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推进天然林保护和小流域治理、石漠化治理等项目。实施“森林祥云”建设,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义务植树500万株,加强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覆盖率达61%以上。强化生态修复治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与恢复矿区生态环境。推进青海湖、莲花湖湿地和小官村水库库尾湿地建设,加强清水河水源地、水目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继续开展生态文明乡镇、村创建,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县。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推进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推广“三废”综合利用,实施低能耗、节能建筑和绿色照明示范工程,促进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以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县为契机,大力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开展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监测监察,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财富工业园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冶炼、水泥、化工等行业清洁生产,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严防重金属污染。扎实开展象鼻水源地污染防治,确保县城饮水安全。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厂,新建县城新区污水处理厂。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实施县城第二垃圾处理场、乡镇垃圾中转站和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强化空气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大白桥、大波那片区石材开采加工和祥云火车站货运仓储区场尘污染整治。深入开展“三清洁”活动,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严控农业面源污染。

(五)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激活发展动力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和资源性产品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体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办医院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市场、优秀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深化殡葬制度改革,倡导文明殡葬。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配置,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展科技孵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投融资体制。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努力把祥云打造为全省外向型产业基地。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和国内发达地区的经贸合作,承接好中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力争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年均递增10%以上。扩大先进技术和资源性产品进口,稳步扩大丝制品、野生菌等产品出口规模,提升对外贸易水平,进出口总额年均递增10%以上。

(六)坚持共治共享,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实施“发展产业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改善基础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发展金融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工程,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26156人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完成普淜镇、鹿鸣乡整乡推进和21个贫困村、3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及5个革命老区扶贫项目。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完成30个以上集中安置点建设、1179户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因地制宜解决水、电、路、讯等困难。抓实贫困地区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提升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组织,用好产业发展互助资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畜牧产业。加大信贷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参与扶贫开发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形成全民扶贫的良好格局。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健全完善创业促进就业体制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新增城镇就业9500人,输出转移劳动力4.1万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救助体系,强化低保规范化管理,持续开展“三丧失”特困户救助。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快乡镇中心敬老院、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15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20748户,努力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实施农村饮水提升巩固项目,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快发展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中西医并重,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全面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推进社会精细治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公民道德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遵德守礼的社会风尚。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加强和改进信访及调解工作,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六张网”,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运行“五项工作机制”,严密防范、依法惩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创新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提升安全生产总体水平。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净化网络环境,传播正能量。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继续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抓实对重点领域的监管,推动政府管理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完成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审批中介超市建设,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权力监督制约。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依法决策程序,强化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责任追究等机制,全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化行政执法改革,建立综合执法体系。推进政务公开,加大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及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整治为官不为、懒政怠政行为,着力解决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认真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加强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监管,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积极支持驻祥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发展,切实加强人事编制、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人防气象、统计保密、地方志、档案等工作。

三、2016年工作意见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以促跨越、稳增长、保民生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对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为“十三五”起好步、开好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单位GDP能耗控制在州下达指标以内。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实项目投资拉动

完成清水河水库输水隧洞、溢洪道建设,加快大坝建设进度,启动输水管道建设。完成青海湖二期工程建设,实现年底试通水。实施好47座小㈡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力争启动米甸金旦水库、磨刀箐水库建设。配合做好滇中引水工程磨盘山隧洞建设,启动二级配水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7号项目和美长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好祥城、沙龙镇11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完成楚场马拉箐等10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配合做好320国道提级改造、广大铁路扩能改造、楚大高速公路复线祥云段建设和宾川至南涧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完成146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工程和检村至大营、香么所至清水河公路建设。启动城南客运站搬迁建设,完成下庄镇客运站建设。建成杨家房、天峰山风电场并投产发电,完成天然气支线建设,实施白鹤厂、小泥房等4个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完成220千伏祥云输变电三期、110千伏飞龙输变电等项目。启动县疾控中心整体搬迁和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祥云四中改扩建、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云南驿古建筑群修缮保护项目,完成云南驿、普淜、鹿鸣中心幼儿园建设和县医院老年医学关爱中心(Ⅰ期)、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等项目。

(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实粮食生产,种植烤烟8.59万亩、收购烟叶23.2万担,新植桑园5000亩、改造低产桑园3000亩。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特优中药材1.5万亩、特色水果8000亩。大力推广立体化种植,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发展壮大畜牧业,完成宏茂牧业10万头生猪养殖、南方现代草场建设等3个项目,畜牧业产值增长4%以上。流转土地1万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好王家山万亩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和泰兴、润禾等现代农业庄园建设及省级蚕桑产业扶持基地建设项目。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品牌建设。力争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2%以上。

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有色金属循环产业基地“三通一平”、标准厂房建设等项目,力争启动雨污分离和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健全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联审联批等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用地、立项、环评等难点问题。完成飞龙公司锌冶炼硫酸铅渣湿法处理、大台农公司年产20万吨优质无公害保健饲料等14个项目,推进建云公司日产3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水电四局(祥云)机械能源装备公司技改扩建、康裕公司花岗岩石材加工项目二期等20个项目,启动华文公司废弃煤矸石利用、中航油滇西油料储配库等6个项目,做好黄金公司难处理多金属矿综合回收二期、文康公司年加工储藏销售100万吨煤炭等5个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完成大箐海煤矿一号井、长永煤矿扩建等6个项目。强化“一企一策”帮扶,千方百计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培植规模以上企业4家。

推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完成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推进火车南站建设及周边开发。加快推进彩云南现山地新城建设,完成飞龙别苑、彩云文化交流中心等建设。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强市场营销,加快去库存步伐。加快水目山景区、云南驿旅游古镇和王家庄红色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启动云南驿驼峰·飞虎队大型雕塑群、大波那古墓群遗址保护项目,大力发展青海湖片区农家乐等休闲产业。提升住宿餐饮、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通信、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建成祥云供销·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支持飞龙公司等企业到新三板挂牌上市。力争新增社会融资21亿元以上。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完成“四规合一”,做好县城总规、控规修编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及城市形象设计。建成财富路北延段、鼓楼南街南延线、妇幼保健院新址北侧等道路,完成财富路南延段路基工程和县城三水厂建设及管网配套工程,实施好环城东路雨污排水管网建设,力争启动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财富路、龙凤街及和谐大道东段片区开发建设,加大闲置土地清理整治力度,力争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0.4平方公里。完成佳和广场城市综合体建设和龙溪片区棚户区改造,启动实施彩云路片区综合改造和财富路周边村庄及云南驿、下庄、刘厂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玉波营海景观公园等8个绿化项目,提高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县城综合停车场建设,完成“智慧城市”一期项目。加强土地管理,深入开展违法建筑、违法用地专项整治。推行集镇、乡村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提升乡村建设管理水平。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加强大营、云南驿等传统村落保护,抓实省级村庄规划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新农村省级重点村建设,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和红旗村、新兴村、普淜村“美丽家园”项目

(四)全力推进精准脱贫

实施“七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确保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和脱贫成效更加精准,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县财政投入资金比2015年增加1倍以上,党政机关办公经费压缩30%统筹用于脱贫攻坚。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加快29个集中安置点建设,完成大仓、白马寺、玉龙庄等10个集中安置点建设。实施普淜镇、鹿鸣乡整乡推进项目,完成下庄镇整乡推进和21个贫困村、4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加快推进东山乡红河源黑潓江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综合开发和王家庄红色乡村幸福家园试点项目。确保1万人贫困人口全面脱贫,退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完成禾甸、东山等4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和鹿鸣、妙姑等27个州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推进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护,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开展青海湖水库专项整治,实施好象鼻水源地污染防治、小官村水库库尾湿地建设和青海湖周边湿地及绿化工程。扎实开展“三清洁”活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启动祥城镇垃圾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试点工作。完成云南驿、禾甸垃圾填埋场和刘厂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推进刘厂垃圾填埋场和云南驿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财富工业园区环境综合治理,抓实重金属污染防治。努力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框架体系,推进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

(六)稳步提升招商水平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突出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招商,重点引进物流、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旅游、文化及大健康等产业特色项目,打造有色金属加工园、云内动力产业园。探索社会化招商,推行以商招商、代理招商和网上招商。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强化选商引资,突出合同履约和跟踪服务。加大与华润集团、南华糖业等企业的对接洽谈,力争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5%以上。

(七)持续加强民生建设

推进创业促进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7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启动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发行20万张金融社保卡。加强低保规范化管理,继续做好1200户2026人的“三丧失”特困户救助工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9000户,完成20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和178户特困户住新房工程。启动县级公益性生态公墓建设。完成刘厂、禾甸中心敬老院建设。实施2.5万人农村饮水提升巩固项目,建设爱心水窖1200件。实施贫困学生关爱行动,救助贫困家庭学生5000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下庄片区教育资源整合。扎实开展重大公共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积极做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启动“七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县工作。开展信访秩序整治,引导群众依法就地反映和解决合理诉求。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措施和责任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八)加快推进重点改革

稳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行政府部门、乡镇行政权责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力推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审批中介超市建设,全面推开“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深化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三权三证”抵押贷款,规范农村集体产权交易行为。巩固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成果,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组建水利、旅游和城乡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积极争取地方债券、专项建设基金,大力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融资,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和重点项目建设。深化社会资源管理机制改革,理顺水目山景区、云南驿历史文化名村等旅游景区管理体制。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成绩来之不易;展望未来,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为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注解

1.“腾笼换鸟”:是一种形象比喻,指以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置换传统产业中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部分,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2.“飞地经济”: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3.“智慧城市”: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4.“三丧失”:指丧失劳动能力、丧失经济来源、丧失脱贫基础。

5.“三证合一”:指将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率。

6.“三权三证”:“三权”指林果权、地权、房权,“三证”指林果权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证。

7.“五网”:指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

8.“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9.“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降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0.“四规合一”: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引领,发挥城乡规划的基础综合作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模控制作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约束作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产业布局和重大建设项目在空间管控平台上得到落实,实现一个规划、一张蓝图。




责任编辑:hcp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